| F/PT/PCT/O/2024/15706 |
一种基于朱顶红愈伤组织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方法(AGROBACTERIUM-MEDIATED TRANSGENIC METHOD BASED ON CALLUSES OF HIPPEASTRUM) |
尼日利亚专利 |
曾晶珏、曾宋君、房林、杨维、邓莎、吴坤林、陈砚 |
| 202410699919.8 |
合成夏佛塔苷或异夏佛塔苷的方法 |
发明 |
曾少华、王瑛、史丁丁 |
| 202420780379.1 |
一种野外金毛狗蕨原生植株成熟孢子收集器 |
实用新型 |
吴坤林、房林、曾晶珏、李琳、曾宋君 |
| 202211095179.4 |
大豆GmTFL1b基因及其在调控种子大小中的应用 |
发明 |
侯兴亮、李晓明、陈中慧、孔凡江、张春雨 |
| 202311623097.7 |
基于AI识别的物种鉴定专家对接方法、系统、设备及介质 |
发明 |
徐洲锋、汤银珠、曾佑派、王博、罗世孝 |
| 202410969853.X |
土壤杆菌TJJ-2及其在盐碱条件下促进田菁生长中的应用 |
发明 |
陈雅平、李琼、姜华武 |
| 202410822950.6 |
一种耐盐碱甘草优势丛枝菌根真菌特异菌株的检测引物和检测方法 |
发明 |
赵中涛、樊丽、魏杰 |
| 202420254984.5 |
化合物分离及活性检测系统 |
实用新型 |
肖阳央、杨子银、廖茵茵、贾永霞、曾兰亭 |
| 202410027942.2 |
大豆GmICR1基因及其在调控大豆籽粒异黄酮合成的应用 |
发明 |
侯兴亮、菅明阳、张春雨、李晓明 |
| 202311626818.X |
一种酶活性提高的芒果几丁质酶突变体Chitinase及其应用 |
发明 |
曾睛、杨新泉、段学武、段晓妍、李婷、彭杰椿、刘梦婷 |
| 202310238325.2 |
一种提高橄榄果总酚含量及多酚类化合物提取率的方法 |
发明 |
许炳强、张蓝月、范玲玲、高泽正、杨靖宇、廖嘉臣、韩泌育 |
| 202410170594.4 |
广金钱草转录因子GsNSP1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 |
发明 |
曾少华、王瑛、史丁丁 |
| 202410012980.0 |
一种基于无人机的珊瑚沙盐碱监测方法 |
发明 |
刘楠 |
| 202322973127.9 |
树木补水补肥装置 |
实用新型 |
李应文、李志安、王法明、李泳兴、陈涵、邹碧、庄萍、张璐璐、卢哲、甘淑钗 |
| 202311626811.8 |
甘草中FRP家族基因、其编码的蛋白和应用 |
发明 |
王瑛、李勇青、曾江艺、李玉萍、马小玲、周丽君 |
| 202210803935.8 |
檀香法尼烯合成酶SaAFS及其在植物抗寒性上的应用 |
发明 |
张新华、陈晓宏、熊玉萍、马国华 |
| 202210293002.9 |
甘薯小象甲抗性位点SPWR1、SPWR2、分子标记及其应用 |
发明 |
侯兴亮、刘旭、梅果果、李澍銓 |
| 202410170578.5 |
转录因子CIB3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 |
发明 |
曾少华、王瑛、史丁丁 |
| 202311115557.5 |
层出镰刀菌致病力相关基因FpAP1及其用途 |
发明 |
李涛涛、谢丽红、杨秋筱、屈红霞、蒋跃明 |
| 202410073315.2 |
促进猕猴桃生长的复合菌剂及其应用 |
发明 |
陈雅平 |
| 202410170561.X |
转录因子CIB1及其编码基因的应用 |
发明 |
曾少华、王瑛、史丁丁 |
| 202010195951.4 |
一种轴旋式水量自动连续测量器 |
发明 |
孟泽、褚国伟、张德强 |
| 202322425995.3 |
一种用于生长环境监测的土壤水分检测装置 |
实用新型 |
褚国伟、刘菊秀、俞梦笑、孟泽、刘世忠、李跃林、唐旭利、张德强、张倩媚 |
| 202323053943.4 |
一种可指示取样终点的环刀托 |
实用新型 |
李应文、陈碧云、王法明、李志安、李泳兴、邹碧、庄萍、张璐璐、卢哲、甘淑钗 |
| 202311209407.0 |
一株海刀豆慢生根瘤菌及其应用 |
发明 |
陈雅平、李琼、涂铁要、简曙光、刘占锋、姜华武、任海 |
| 201911059473.8 |
一种树干径流自动测定装置 |
发明 |
饶兴权、蔡锡安、张奕奇、傅声兴 |
| 202211079084.3 |
一种单座苣苔的分子育种方法 |
发明 |
李美茹、陈雅平、姜华武、吴国江 |
| 202330770765.3 |
害虫诱捕装置(实验室用) |
外观设计 |
李健容、杨明琪 |
| 202323056187.0 |
一种高海拔地区用低能耗富氧生态阳光房 |
实用新型 |
王龙、任海、康明、吴兴、任琛 |
| 202410114577.9 |
芒果NAC转录因子的突变体及其应用 |
发明 |
曾睛、段学武、杨新泉、段晓妍、李婷 |